<% m1="" m2="" m3="" m4="" select case trim(request("choice")) case "1" m1="_msover" case "2" m2="_msover" case "3" m3="_msover" case "4" m4="_msover" case else m1="_msover" end select %>
 
<% select case trim(request("choice")) %> <% case "1" '第一個區塊(有異動時要連 case else一起改)%>
關於峰會 > 峰會緣起

2003年,《遠見雜誌》首次舉辦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以「分享、合作、雙贏」為主題,搭起了兩岸三地與美國矽谷的交流平台,峰會吸引數十位重量級的兩岸華人企業家破天荒齊聚浦東,討論華人企業如何整合資源攜手進軍全球市場。

2004年,來自兩岸三地與矽谷的華人企業家、學界精英,承接2003年的共識,更以「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為主題,以「透過經驗分享,擴大『平方效果』,建立起全球一流、永續經營的華人企業」的思惟,分享企業成功經驗。

2005年,以「領世界經濟、馭時代智慧」為主題。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提出:「天邊的BRICs不如身邊的CHATs!」大中華經濟圈的議題再次引起企業界以及經濟學者的關注,外資預估這個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6年,迎接創意經濟產業快速崛起,華人企業家應如何看並為兩岸產業尋找轉型之路,真正讓「創意、創新、創造」,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助力,是本屆的討論重點。

2007年,以「邁向世界級企業─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當世界的中心正向東方轉移時,大陸在歷經30年的改革開放,未來中國企業如何影響世界,如何運用資本市場壯大企業版圖、如何在中國市場力抗國際商業巨人以及如何善盡企業社會人責任等五個面項,為峰會中討論的重點。

2008年,兩岸歷經台灣總統大選、北京奧運、江陳會簽署直航等四項協定的歷史事件,首度移師台北,包括馬英九總統、蕭萬長副總統、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連戰、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政壇領袖,和來自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矽谷等百餘位重量級企業家,以及其他300多位貴賓共聚一堂,在這座華人企業最大的交流平台上,共同討論如何拓展軟實力,接軌全世界。

2009年,在兩岸簽訂MOU之後,開創了直航後的兩岸新局勢,同時,在全球遭受金融風暴席捲的當下,華人企業如何以創新、彈性,積累台灣企業運籌全球的優勢;以規模、市場,厚實中國企業面向世界的實力,藉此時機,趁勢而起。

2010年, 整合全球華人資源與人才—新機會‧新策略‧新責任

<% case "2" '第二個區塊%>
關於峰會 > 本屆主題

「華人世紀」已經悄悄浮現 — 匯聚全球華人的才華與資源


(一) 1980 年代「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的聲浪,席捲西方社會時,一位美國學者 出現在東京的論壇,他孤獨而勇敢地預言:「將來超越日本經濟實力的英雄不是亞裔美國人, 就是別的亞洲國家。」 2010 年五月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發佈「世界競爭力」排名,在58 個受評比的國家中, 與2009 年比較,日本居然倒退了十名變成27 名,台灣則進步了15 名,變成第八。 新加坡與香港分居第一與第二名,大陸與韓國也超越日本,分居18 及23 名。居然亞洲有五 個經濟體領先日本,這真是一個不進則退的競爭力世界。

(二) 如果把焦點匯聚在中國大陸,那麼它的經濟實力也已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如果再把焦點集中在大中華經濟圈—大陸、台灣、港澳(即泛稱的Greater China),那麼它 與美國的經濟實力更為接近;再如果把散居於美國、新加坡及東南亞等地的華僑匯總,那麼趨 勢大師奈思比(John Naisbitt)所預測的「華人世紀」已經悄悄地出現在眼前。這是和平崛起, 也是一場寧靜的革命。 所幸自負、自傲、以及對外擴張不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思維。事實上,在經濟進步中的華人地區 仍有眾多的缺陷與困難要克服。這正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回到基本面:重視人才的培養與結合; 重視資源的運用與整合。 兩岸之間的ECFA 會為台灣拓寬機會之門,也會減少「被邊緣化」的災難,它更有助於全球華 人人才與資源的整合。

(三)《遠見雜誌》多年來一直推動華人企業領袖的對話,先後在上海和台北,舉辦過七屆華人企業 領袖高峰會。近二年在台北舉辦,並邀請「美國百人會」、「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共襄盛舉。 2010 年「第八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將於10 月18 日∼ 19 日二天在台北舉行。這個峰會 安排在上海世博與台北花博之間,也在凸顯兩岸的善意互動已是擋不住的趨勢。我們誠摯邀請 您及您的組織共同參與這場400 位企業菁英組成的高峰盛會。

 

<% case "3" '第三個區塊%>
關於峰會 > 主協辦單位
主辦單位

遠見雜誌
創刊於1986 年,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月刊媒體。近年連續榮獲13 個報導獎項,包括亞洲SOPA 獎、亞洲出版獎(Asian Publishing Awards, APA)、台灣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等。 遠見雜誌是推動台灣前進的動力,除持續以雜誌傳播進步觀念外,結合事業群之天下文化、小天下、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HBR-CC)、30 雜誌、遠見民調中心、讀書俱樂部,變成台灣媒體的標竿。每年更以超過200 場的演講、論壇、記者會的形式,用多元、立體的方式,結合電視、報紙等媒體和海內外讀者進行深度與直接的互動。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
西元2005 年4 月29 日,連戰先生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分與中共胡錦濤總書記會談後達成五項共同願景,以定期舉辦兩岸經貿論壇方式,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西元2005 年9 月27 日,連戰先生發起成立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以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推動兩岸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及維護大陸台商權益為宗旨。

美國百人會 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
是由貝聿銘、馬友友等人於1989年發起在美成立。它是一個無黨派、非營利組織,由美國社會中有影響力的華裔菁英人士組成,目前約有150 餘位會員。其宗旨是鼓勵美國與大中華地區構建更加良好關係,鼓勵在美華人積極融入美國社會,做出貢獻。現任會長為程守宗先生(John Chen, 美國Sybase 公司董事長、執行長暨總裁),目前在台成員有五位:高希均、張忠謀、徐旭東、苗豐強、王雪紅。
<% case "4" '第四個區塊%>
關於峰會 > 合作伙伴
主辦單位

遠見雜誌
創刊於1986 年,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月刊媒體。近年連續榮獲13 個報導獎項,包括亞洲SOPA 獎、亞洲出版獎(Asian Publishing Awards, APA)、台灣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等。 遠見雜誌是推動台灣前進的動力,除持續以雜誌傳播進步觀念外,結合事業群之天下文化、小天下、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HBR-CC)、30 雜誌、遠見民調中心、讀書俱樂部,變成台灣媒體的標竿。每年更以超過200 場的演講、論壇、記者會的形式,用多元、立體的方式,結合電視、報紙等媒體和海內外讀者進行深度與直接的互動。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
西元2005 年4 月29 日,連戰先生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分與中共胡錦濤總書記會談後達成五項共同願景,以定期舉辦兩岸經貿論壇方式,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西元2005 年9 月27 日,連戰先生發起成立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以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推動兩岸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及維護大陸台商權益為宗旨。

美國百人會 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
是由貝聿銘、馬友友等人於1989年發起在美成立。它是一個無黨派、非營利組織,由美國社會中有影響力的華裔菁英人士組成,目前約有150 餘位會員。其宗旨是鼓勵美國與大中華地區構建更加良好關係,鼓勵在美華人積極融入美國社會,做出貢獻。現任會長為程守宗先生(John Chen, 美國Sybase 公司董事長、執行長暨總裁),目前在台成員有五位:高希均、張忠謀、徐旭東、苗豐強、王雪紅。
<% case else%>
關於峰會 > 峰會緣起

2003年,《遠見雜誌》首次舉辦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以「分享、合作、雙贏」為主題,搭起了兩岸三地與美國矽谷的交流平台,峰會吸引數十位重量級的兩岸華人企業家破天荒齊聚浦東,討論華人企業如何整合資源攜手進軍全球市場。

2004年,來自兩岸三地與矽谷的華人企業家、學界精英,承接2003年的共識,更以「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為主題,以「透過經驗分享,擴大『平方效果』,建立起全球一流、永續經營的華人企業」的思惟,分享企業成功經驗。

2005年,以「領世界經濟、馭時代智慧」為主題。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提出:「天邊的BRICs不如身邊的CHATs!」大中華經濟圈的議題再次引起企業界以及經濟學者的關注,外資預估這個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6年,迎接創意經濟產業快速崛起,華人企業家應如何看並為兩岸產業尋找轉型之路,真正讓「創意、創新、創造」,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助力,是本屆的討論重點。

2007年,以「邁向世界級企業─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當世界的中心正向東方轉移時,大陸在歷經30年的改革開放,未來中國企業如何影響世界,如何運用資本市場壯大企業版圖、如何在中國市場力抗國際商業巨人以及如何善盡企業社會人責任等五個面項,為峰會中討論的重點。

2008年,兩岸歷經台灣總統大選、北京奧運、江陳會簽署直航等四項協定的歷史事件,首度移師台北,包括馬英九總統、蕭萬長副總統、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連戰、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政壇領袖,和來自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矽谷等百餘位重量級企業家,以及其他300多位貴賓共聚一堂,在這座華人企業最大的交流平台上,共同討論如何拓展軟實力,接軌全世界。

2009年,在兩岸簽訂MOU之後,開創了直航後的兩岸新局勢,同時,在全球遭受金融風暴席捲的當下,華人企業如何以創新、彈性,積累台灣企業運籌全球的優勢;以規模、市場,厚實中國企業面向世界的實力,藉此時機,趁勢而起。

2010年, 整合全球華人資源與人才—新機會‧新策略‧新責任

<% end select %>